2025-07-23 15:09 - 来源:
随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明面上的公款吃喝、超标准接待大幅减少,但一些党员干部却玩起了“躲猫猫”,其手段之隐蔽、花样之翻新,可谓是“魔高一丈”。有的“场所下沉”,从公共场所藏到私人空间,把公务宴请搬进居民小区,租下整套房子装修成“私房菜馆”,以团建、调研为名在“农家乐”“生态园”搞聚餐;有的“身份包装”,从公务活动变成私人往来,说是同学会,到场的全是企业主,说是亲朋小聚,却由企业主结账买单。更有甚者,专门做“酒局掮客”,“一条龙”服务酒局吃喝全过程......这些违规吃喝的隐形变异,本质是对监管的“反侦察”,是部分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在作祟,认为转入地下就安全了,小事小节查不到自己,酒桌规矩是“官场潜规则”,不吃喝就拉不到项目、办不成事等。 “四风”问题暗潜滋长、伺机反弹,违规吃喝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近年来,多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多措并举破解违规吃喝顽瘴痼疾,让“隐形饭局”现形,让“酒局腐败”暴露。有的以“大数据”织密“监督网”。如,建立公务用餐电子留痕系统,要求“一桌一码”,菜单、人员、费用自动上传纪委监委监管平台;运用税务发票大数据监测异常消费,对同一企业短期内多次开具“高档烟酒”“定制宴席”发票的,自动推送预警;开通“随手拍”举报渠道,群众发现“私密包厢”“无菜单宴请”等情况,拍照上传即可触发核查。有的以“全链条”深挖“利益链”。如,查违规吃喝时,同步核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查工程招标时,同步倒查是否有“饭局铺路”;查干部提拔时,同步比对是否有“酒局捧场”。有的以“硬制度”扎紧“约束网”。如,明确公务接待超标准接待费用由经办人全额承担;推行“亲”“清”政商关系负面清单,禁止党员干部与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建立“饭局报备”制度,干部参与非公务聚餐需提前向单位党组织说明事由、人员、费用,未报备的一律视为违规。这些制度既划定了红线,又堵住了漏洞,极大铲除了“酒局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巩固“舌尖上的防线”,“不想吃”的思想自觉也同样重要。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身边案”警醒“身边人”,将违规吃喝典型案例纳入警示教育会、廉政党课,组织播放警示教育片、剖析利益链条、旁听法庭审判,用干部从“被动赴宴”到“主动索贿”的堕落轨迹,深刻揭示“酒杯里的政治风险”,让党员干部直观感受一顿饭背后的沉痛代价,引导党员干部主动退订服务管理对象私人宴请,实现从“围着酒桌转”向“围着群众转”的思想转变。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治违规吃喝正是检验学习成效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真正的“同志情”不需要酒杯丈量,真正的“政绩碑”是靠实干铸就。唯有守住“舌尖上的防线”,才能守好为官做人的底线,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