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15:10 - 来源: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复杂。为基层减负,不仅是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之举,更是顺应发展需求、赢得民心所向的必然选择。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涉及“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建设”“考核隐形变异、指标繁杂”“违规开展创建示范活动”等。这一通报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高度重视,将其视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以及关心关爱基层的关键举措。 在数字化浪潮下,形式主义并未偃旗息鼓,反而以新形态、新变化隐蔽滋生。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悄然兴起,各类APP、小程序层出不穷,基层干部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打卡、签到、填报数据上,看似忙碌,实则成效寥寥;调研考察时,“脚尖上的形式主义”屡见不鲜,两三人调研却有近十人陪同,浩浩荡荡的队伍不仅增加基层接待负担,也难以真正深入了解基层实际;考核评比里,“笔尖上的形式主义”愈演愈烈,评分标准繁琐,要求提供大量证明材料,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在文字材料上,陷入“材料政绩”的怪圈。 这些形式主义现象,犹如沉重枷锁,紧紧束缚基层干部手脚,不仅加重基层负担,还拖累机构效率,严重影响政策落实和基层发展。只有坚决整治形式主义,才能让基层干部回归本职,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实际工作中,推动基层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整治形式主义的靶点,正是重视基层、关爱群众的发力点。当前,全党上下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地各部门应以此为契机,以案为鉴、举一反三。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避免盲目追求高指标、大规划,让基层工作符合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精简会议流程,提高会议效率,让会议真正成为交流工作、解决问题的平台;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章,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篇幅,让文件切实发挥指导工作、传达精神的作用;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工作实绩,以实际成效检验工作成果 。通过责任层层压实、工作层层落实,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保持实干精神不松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始终强化责任担当不懈怠,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持久战。